如果说明清时期是紫檀家具的巅峰并不为过,充足的原料、精湛的手工艺人、古典的文化气息......将明清紫檀家具推向了“神坛”。时至今日,很难再描摹出那带着浓浓历史沉淀的精髓。对于藏家而言,紫檀家具收藏不仅仅是投资的途径,更是揭开历史面纱的证物。紫檀家具收藏首先要先了解明清时期紫檀家具的特色。 紫檀木历来就被国人称为木中上品,晋朝的崔豹写有《古今注》,书中写道:“紫楠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这是关于的最早记载。但在唐代以前,人们一直视紫檀木为香料,直到唐代,人们才开始用紫檀木打造器物。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宫廷中,最早使用紫檀木也是始于唐代,但是这一时期的紫檀木常用来制作画轴、乐器等,尚未出现紫檀家具。“紫”寓意着祥瑞,再加上紫檀特有的优良木性及稀有程度,所以在明清两朝,紫檀木倍受皇家珍视。两朝的皇帝都不惜重金,集天下之能工巧匠打造各种紫檀家具、饰物。 尤其是清代,紫檀家具更是成了宫廷御用家具的首选,代表着中国传统家具制作的最高水平。清代明文规定,不管谁在民间发现有囤积的紫檀木,都要报告朝廷,进而收购入宫,以备使用。也就是说,到了清代,只有宫廷中才可使用紫檀木。清代宫廷中,紫檀木家具为皇帝所独享。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等位于中轴线上的重要皇家礼制建筑都采用金丝楠木贴金家具。另外,宫内外的佛教、道教的殿堂,以及皇帝的家庙也可采用此类家具。而东西六宫,养心殿则主要使用以金色纹饰装饰的紫檀木家具。其中,东西六宫正殿的宝座是用紫檀木、黄花梨等制作的,但因为其是皇帝的象征,所以他人不可坐于其上,即使是本宫的主子,也只能在节庆日或者自己过生日接受奴仆朝贺时,方可坐于其上。 紫檀木家具在乾隆皇帝时,发展到顶峰。清代皇宫中囤积的大半紫檀木为乾隆皇帝所用,以至到了嘉庆时期,造办处基本上不需要打制新家具了。因此,乾隆时期的紫檀木家具极有特色,那就是加入了乾隆皇帝的喜好。在家具装饰上,更多地表现出雕琢和镶嵌的痕迹,花纹繁琐。比如,雕刻有蝙蝠、流云、吉祥八宝等,更有甚者,还会勾勒上金边,达到言必有意。 目前仿古家具市场上,写着材质为紫檀的家具很多,但是同一款型的家具在不同店铺价格往往相差许多倍。那么,面对形形色色的“古董”,紫檀家具收藏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第一,看材质 目前所说的“紫檀”基本上是一个笼统的称呼,有印度产的檀香紫檀(小叶紫檀),以及非洲产的卢氏黑黄檀(俗称也叫做大叶紫檀)。不同的木材价格差异都较大,例如材质最为细密油韧和最为名贵的印度产的檀香紫檀上等材料价格最高,而非洲产的卢氏黑黄檀(俗称也叫做大叶紫檀)价格最便宜。另外某种家具即便是使用同一种材料和完全相同的造型,但是因为制作过程中用料份量的不同也会使价格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一张条案的面板用料厚度为1.5厘米,另外一张面板厚度为1厘米,制作成本自然就相差很多了。 对于不同材质的辨别,还是需要多看实物反复比较,看多了不同的材料就会有大致的感觉,然后再结合书本中的介绍去分析对照,如果不结合实践经验而简单的利用书本上介绍的方法作为鉴定依据,是很容易出现判断失误的。在购买紫檀家具时,一定要先问清楚家具材质的名称和产地,以及家具的用料比例情况(是全部使
紫檀手串价格用了一种材料还是掺杂了其它材料),然后再了解市场行情比较价格的高低,正式购买时也需要在购物单中让商家详细标明以上内容,这样,如果有了纠纷也可以作为一份书面依据,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看工艺 紫檀木材在明代已开始用来制作家具,后来一直广泛沿用至康熙、乾隆时期。至清中后期及清末民初后,以老红酸枝木材制作家具开始盛行。对于一件紫檀老家具的真实年份,需要结合造型、纹饰和工艺以及家具外表不同部位的风化状态,还有包浆的感觉等等这些方面来分析,相同款式的家具,具体制作时期的不同也会造成价格上的巨大差异。另外,工艺高低也非常重要,因为家具无论是从实用要求、力学结构还是外观形式的准确把握上都需要倚仗优异的工艺来传达,同样的紫檀材质,工艺的高低不同也会使得价格迥然不同。 第三,看造型和出处 造型和出处在老家具的价值评鉴中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造型”是指应研究一件家具是否型制独特、造型优美、气韵生动。在造型的基础上,再进而鉴定它的出处,若出自宫廷、王府或名家设计制作的经典家具,其身价自然不凡。需要提醒的是,这里的出处不是听卖家讲故事,而是结合其工艺水平、造型风格和纹饰特征来慎重研究考据家具的出处。 仿古紫檀家具收藏 仿古家具市场的紫檀木材以及家具的价格也已经走稳,然而是否在此阶段进行紫檀仿古家具的投资,这一点需要根据个人的资金数量来合理安排,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是对于新仿紫檀仿古家具的购买收藏可以带着投资的目地,但是不要投机;第二,购买之前应该多了解仿古家具的工艺、造型、木材类别还有市场行情、商家信誉等等,深入了解了才不会上当受骗;第三,购买紫檀新仿古典家具应该宁缺毋滥,宁可花多些钱买精品,也不要贪便宜去买数量,因为只有精品的仿古家具才有更多的升值空间,能经受时间的检验。毕竟这类材质的家具价格不菲,应该将造型美感、工艺质量和艺术档次放在第一位,如果图便宜那还不如买紫檀木料,既省心也便于兑现。 友情提示:收藏购买的老家具是否采用名贵材质,是影响一件家具收藏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面对一件卖家声称的老紫檀家具时,更要冷静,结合纹理、色泽等方面来进行综合分析。购买紫檀新仿古家具时,不要片面追求繁缛华丽的雕琢,而忽视了一件家具整体的造型和韵味,这是很多初次购买清式紫檀家具的消费者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在目前市场上的清式宫廷紫檀仿古家具中,很多都存在这个问题。清式宫廷家具中最令人着迷的,就是在精雕细刻、繁复华丽的装饰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整体静穆庄重的美感,这是千雕万刻的绚丽之后复归宁静的那种仪态气韵。而不是用各种雕饰反复堆砌、密不通风而气韵全无的繁琐冗余。这一点很重要,大家有空去博物馆或故宫看看清代宫廷风格经典的紫檀家具就知道了。多看些最好的东西,再看差的就可以一眼分辨了,眼界提高了再去购买就会有把握得多。
“老红木”的用材五德
[摘要]中国古人在家具的选材上十分考究,清代以前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的经典用材,如黄花梨、紫檀、大红酸枝等就具备了五大优点,称之为“老红木”五德。 中国古人在家具的选材上十分考究,清代以前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的经典用材,如黄花梨、、大红酸枝等就具备了五大优点,称之为“老红木”五德。 一、质坚。即材质要坚硬、沉重、细密、耐腐,这样才能世代相传。人类有史以来唯独中国人选择了用红木这么坚硬的材质来做家具,据说这与明中期古中国的冶炼技术独步全球有关,由于冶炼技术的发达与木工刨子的发明为的升级提供了物质基础,为红木古典家具的制造提供了良材和利器,更重要的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传世思想,于是中国红木古典家具应运而生。 二、纹美。即木材纹理千变万化,美如图画。传世家具的材质的纹理当然就要美轮美奂。自从明代硬木家具取代髤漆家具成为宫廷的主流家具,“老红木”的天然纹理美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像黄花梨的纹理千变万化,如“鬼脸”、“狸斑”、山水纹、水波纹、虎皮纹、绸缎纹、芝麻纹、葡萄纹等等,明代工匠便以简洁明快,不饰雕琢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从而成就了明代光素家具以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特色,登上了世界家具文化的艺术巅峰。 三、色艳。即材色高贵艳丽、姚黄魏紫。如黄花梨色彩丰富,由金黄、赭黄、褐赤到紫黑诸色;又如紫檀的紫色,紫气东来高贵雅致、鸡血紫檀鲜红艳丽、牛毛紫檀沉稳内敛、金星紫檀光华耀眼;再如大红酸枝的枣红色,喜庆华贵。 四、味香。指“老红木”都能散发独特高雅的香气,如黄花梨的降香味,紫檀的檀香味,红酸枝的酸香味,能沁人心脾、延年益寿。因此用老红木制作的家具暗香浮动、馨香悠远。 五、性润。一是指油性好,材质坚而不腐,刚中有柔,紫檀、黄花梨材质的雕刻性能特好,正如马未都先生所说“横”雕
卷柏刻时即使将木纤维切断,雕件也不会断裂,这就为木雕艺人施展才华技艺提供了条件。正因为材质油润、柔韧、雕刻的作品能保持数百年不变形、不断裂、不朽不腐。二是指晶莹剔透、珠圆玉润。即用“老红木”制成的家具经过研磨、抛光处理后能产生若隐若显、透明或半透明的荧光效应,像绸缎如琥珀美玉般莹润。
古典家具的制器思想及其形态演变
[摘要]古典家具和传统建筑一样,是中国人自己的东西。正如传统建筑之“院落组合”、“园林意趣”、“天人合一”、以及“三分匠人,七分主人”的建筑思想不易为西方人所明白一样,中国家具的建造原则和制器思想,对于西方人来说,也同样有着思维方向之根本的不同。 古典家具和传统建筑一样,是中国人自己的东西。正如传统建筑之“院落组合”、“园林意趣”、“天人合一”、以及“三分匠人,七分主人”的建筑思想不易为西方人所明白一样,中国家具的建造原则和制器思想,对于西方人来说,也同样有着思维方向之根本的不同。所以,我们要学习和研究中国古典家具,最基本的要求,必然是对中国传统的哲学有所认知与把握。 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不是一种浪漫,更不是所谓怪力乱神的玄学,它恰是非常实际的指导人们去生存和生活乃至达到生命层次上的完善的学问。天,意指宇宙一切的万物和万象,古人又用“天地”二字做了总括,所谓天文和地理是也;人即是人类个体的生命形态;而合一,则是指内在精神的相通。老子就把“天地人”喻为三大,所谓“天大地大,人亦大”。而一个人要达到与天地内在精神上的相通,则需要先有“格物致知”的学习和训练,此即是《大学》上的名句“物格(去除物欲之障蔽)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的意涵。而一个人经由这些“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修心功夫后,各种各样自私的心态就不再对内心自然的判断形成任何障蔽,则就会一如《中庸》之所言:“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此大体就是中国传统学问的一个大概的面貌和次第。 后来明朝的王阳明先生,又继承并补弊了朱熹的总结,把这一系列的学问都归结为其“致良知”之说。“致良知”的大意即是,人心之中,自有无上之“良知”,不假外求,人的所谓学习和修养,只在于去除私心错谬之障蔽,待这些私心错谬之障蔽层层脱落,则本有之“良知”就会自然呈现,而后有和光同尘,任运自在。而这正是孟子所言“人皆可为尧舜”的意思。当然从我们今天的视角看来,这些学问或许都显得异常深刻、玄虚,令人不知所云,但在古代,这些都是人人讲求的做人标准。人们在这一学习和修养的过程中,都会有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生命质量的提升。中国古代的所谓礼义廉耻、道德文章,其实都是建立在对人性的相信和赞美的基础上而说的,也都是在此基础上而有种种的制定和变化。 总体而言,相对于西方,则中国传统的学问,无论是儒、释、道,都是旨在期待人们个体向内的自觉,是一种向内的开发,而不是向外的开拓和追求。中国人绝不提倡任何形式的凌驾于他人和物质世界之上,不提倡为了满足个体私欲的竞争、索取和征伐。我们从来就没有“人竞天择”、“丛林法则”和“适者生存”之说。在我们的眼里,无论人我,无论物我,生存,即是其最合理而伟大的“适者”。 所以,学习和研究古典家具以及传统建筑,首先要理解中国古人对于他人和物质世界的那种无比真诚的尊重。而至于,则田家青先生在其新书中的一番话,可谓非常形象贴切地为我们指点迷津。 田家青先生在其新书《与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中这样讲述中国古典家具的制器思想:“研究传统的木工工艺,更是在研究中国古老的制器思想。中国人奉行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精神。以木器来说,木头的木性就是有收缩变形。因为十分难对付,对此,中国人和西方人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思路。西方人采取的是强硬的“征服”,钉子钉,螺丝钉拧。结果“倔强”的木头依然变形。鉴于木头是顺纹变形,他们又把木头切片,做成三合板、五合板,让木头自己跟自己较劲,但多少年后,这些胶合板必然在木头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的抗争下开胶完蛋。最后西方人没了辙,干脆把木头彻底粉碎打成渣,掺上胶和树脂等等,再做成压花板或是密度板。这回倒是征服了,但是木头也死了。而中国人对待木头时,不是持这样的态度。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视木头和木器与人一样,是有生命的,按照对待人、对待亲友一样的态度去对待之,因此才造就了辉煌的中国木器体系。我们要研究的正是这些人文思想和环保意识,例如古人烧柴烘干木料,起出燃尽的柴灰,还可以施肥入地等等,这些思想实际对我们当今人类的生存仍然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可以说,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即是中国古典家具的永恒之美。从木料的选择利用,到制作的榫卯工艺再到与建筑和自然的契合以及匹配主人的内心表达,都无不体现着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而古典家具身上所承载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永恒之美,贯穿于中国任何一个朝代的任何一个时期,直至今日,依然呈现出其自不待言的生命力,殷殷召唤着人心的思归。 古典家具的形态演变 古典家具内在的永恒之美自古及今一脉相承,而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其不变而万变的时代表达。关于这一点,时下在网络上、各类书本上,已然有数量繁多的材料和文章,足以供读者们方便阅览。此处,则只做一番简要的梳理。 夏商周:尚古之器 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一是礼制的形成,二是青铜制器的发达。礼制的主要内容是“祭祀之礼”,祭祀,意在尚古。《诗经》中说:“古训是式,威仪是力。”《毛传》解释云:“古,故;训,道。”所谓“古训”就是自古传承下来的道。中国人是“道”的臣民,我们最注重的便是对上古之道的传承和结合时代特征的弘扬,这一点可谓自古皆然。 夏商周时期祭祀用的青铜器,其中已有古典家具的身影。例如“俎”(音祖),是专门用来屠宰牲畜并放置牲畜祭品的案子,《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故成语有“俎豆礼容”一词。还有“禁”,是雕饰饕餮纹的放酒器的台子。此外还有“席”、“桯”和“扆(音怡)”。大致而言,席是床榻之始,俎是桌案之始,桯是几凳之始,禁是箱柜之始,扆则是屏风之始。 春秋战国:传奇的鲁班 春秋战国时期发现了铁,工具由青铜改为铁制,并出现了一系列的木工器具,如铁制的锯、斧、钻、凿、铲、刨、曲尺等,为家具制造、榫卯结构和花纹雕刻带来便利。而据传说,这些都是由当时传奇的木匠“祖师爷”鲁班所发明。 此时的中国人仍是席地而坐,因此这一时期也是各式低矮的家具,包括席、床、榻、俎、禁、几、案、箱、笥等。 秦汉时期:漆饰和胡床 秦汉时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也是低矮型家具大发展的时期。漆饰技术在战国时逐渐兴起,秦汉时的漆饰家具更进入全盛时期,数量大且种类多,工艺精美。 这时中国人的起居仍是席地跽坐(跪坐)或盘膝坐,常用家具也是低矮形的几、案、箱、柜、床、榻、屏风、笥、奁以及胡床等。《太平御览》记载:“灵帝好胡床”,所谓胡床是指西北游牧民族的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杌凳),坐时垂足。由于民族的融合,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也传到中原。胡床,即是高型家具在中国的首次出现。 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与垂足而坐 魏晋南北朝在政治上的一大特征是民族大融合,在文化上则是魏晋风度的名士风流以及佛教文化的日益盛兴(南朝四百八十寺)。这些都促进了家具的发展和演变。这时一方面已经出现墩、椅、凳等伴随佛教文化传播和民族融合而来的高型家具,另一方面,也新出现了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圆案(檈)、长
鸡翅木 杌、橱等家具。另外,从西晋时起,跪坐的礼节观念便逐渐淡薄,至南北朝,渐渐流行在高型坐具上的垂足而坐,而这大概与当时盛行一时之风华奇特的魏晋风度有关。 唐宋时期:盛极一时的明清前奏 经历了自汉以来的持久过渡,至唐宋时期,中国人的居坐方式开始正式由席地而坐演变为垂足而坐。这是我国家具发展史中的一次大变革,在社会生活中引起了很大变化,比如观念、生活习俗乃至礼仪之诸般,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家具之所以逐渐呈高型和繁华之方向发展,外来物质文化的进入可能只是其表象,更重要的还是人们心态的一种幽微的嬗变,此不赘述。总之,盛唐以后,因垂足而坐方式的普及,家具逐渐由矮型向高型化转变,不仅椅、凳已然普及,还出现高型的桌案等。 至两宋时期,则完全脱离了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高型家具制作繁荣,品类极盛,一些专用家具,如棋桌、琴桌也相继出现。中国家具发展至宋,高型家具已完备定型,其形式、种类都丰富多样,工艺也日益精湛,为后来明清时期家具的大放异彩,筑起古典家具的黄金时代做了完美的铺垫。 总而言之,中国古典家具与传统建筑一样,都伴随着我国各个时期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演变而呈现出其相应的风格和特色,但其内在的精神却是始终如一、亘古不变的。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像古典家具这般有着庄严典雅和疏朗俊逸之美的产品,是来源于中国人对自然世界和个体人生的深刻认知。此种深刻的认知,也便是我们所熟知其然而未必真尽知其所以然的华夏文明。
目前的中国生产小叶印度紫檀已经成为了零,大部分的小叶印度紫檀都是来自一个印度的国家,可以说目前的小叶印度紫檀的种类好坏都是出自印度,印度除外的其他国家也是存在着
木制品制作的工艺现代人又开始重新得到了一个认知,了解一般基础的木质都知道小叶印度紫檀是这么多木质里面属于昂贵类型的。不同的价格使用的印度紫檀的木料的完成度还是不
整料掏制,造型简洁大方,用作笔筒,香插瓶什么的再好不过了
藏友求鉴:5月4日下午去火车站接个朋友,车晚点,在候车大厅无意中发现一位熟悉的身影,熟人杨庆达回头看见了我,兴奋地迎上来。我们彼此客套了一阵,他告诉我2003年走亲戚时买回一件笔筒,上面有书法,看着行云流水
材质介绍:小叶紫檀,学名“檀香紫檀”。只有小叶紫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紫檀,其他所谓的“檀”,都不是紫檀。 小叶檀为紫檀中精品,通常也简常“紫檀”(以下所述“紫檀”为小叶檀)。 紫檀密度较大,棕眼较小,多产于热带、亚热带原始森林,以印度紫檀最优。 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温馨提示】: 小叶紫檀手把件的保养: ①刚收到小叶紫檀手把件时,请用干净的白色柔软棉布轻轻揉搓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
明清古典仙游红木家具 缅花中式实木罗汉榻 缅甸花梨木明式罗汉床